
海顿《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的演奏及音响版本对比分析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维也典乐派的奠基人,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四重奏之父”。他的作品,充满着健康、明快、幽默、轻松的气氛,旋律质朴,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同时,他的作品和声织体清
海顿钢琴奏鸣曲及f小调变奏曲解析【摘要】海顿一生中作有多首钢琴奏鸣曲,直到1795年在伦敦写完最后一首奏鸣曲为止,其间一直没有中断过,经常在这一领域推出新的创作。他创作的变奏曲以f小调变奏曲Op.83最为典型,因此,在这些作品中不难
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Op.56b》教学与演奏研究1863年,勃拉姆斯结识了一名海顿音乐研究专家,在维也纳爱乐协会就职的卡尔·费迪南·波尔(CarlFerdinandPohl,1819-1887),勃拉姆斯通过此人得知了这一“海顿”主题。1870年,
海顿的双主题变奏曲分析[摘要]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音乐作品《变奏曲》(op.83)是由主题、两个变奏部分和尾声组成的双主题变奏曲。该首作品富有丰富的音乐内涵,本文对该曲的曲式结构和写作特点进行了研究
小歌大唱 ——论传统民歌在当下的新拓展传统民歌是劳动大众的心声,它代表着不同国家、民族、种族的音乐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在音乐方面的反映。中国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了民歌,殷周时期民歌文化有了相应的发展,
浅析陕北民歌在影视剧中的作用陕北民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近年来很多影视作品都很成功地使用陕北民歌作为影视音乐,陕北民歌在影视作品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剧情、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的作用。恰到好处地在影视作品中使用民族音乐将有利于让世界了
山歌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研究山歌作为中国民间歌曲的基本体裁,广泛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各地及各民族,是人们在劳动时编唱并广为流传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并成为专业音乐创作的源泉。作曲家往往在旋律、手法上采用山歌作为创作的素材
谈音乐创作中的民族性元素摘要:民族性是每个民族在生存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任何文化现象,无不以民族性为其根本。每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俗话说的好:“水无源则断,树无根
中国钢琴音乐视阈下的陕北素材钢琴作品风格探讨摘要:我国钢琴音乐体系相对丰富,其中不乏由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在演奏特色与整体风格等方面突出,为我国民族音乐特色钢琴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陕北民歌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的作品风格展开分析,
陕北素材钢琴音乐与陕西文化建设研究【摘要】陕北民间音乐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宝库。新中国以來,陕北民间音乐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重要音乐品种,也成为了作曲家们的创作素材,激发了许多音乐家的创作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