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5/04/26 23:01:16  浏览次数:4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王 璐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是提高教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教学中,要切实落实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和集体教学三者的一体化。其中,集体教学要重基础、小组教学重分层,而个别教学要重差异。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一体化模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社会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为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和为祖国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需要以及不断满足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等)、专业技能课(钢琴、声乐、舞蹈等),其中声乐教学在专业技能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它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学前教育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因而在声乐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使所教的声乐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并能够真正用于未来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去。由于课时的限制,声乐课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往往占据较小的比例,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显得势在必行,而其中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便是有效途径之一。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一体化模式主要指的是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和集体教学这种点线面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中课时的限制,再加上生源的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普通教育考进来的,他们之前很少受过关于声乐的训练,甚至有些学生连乐谱都看不懂,因此选择这种点-线-面一体化的声乐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起点和学习需求,能够极大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三种不同的声乐教学模式

(一)点——个别教学

所谓的个别教学,正如其字面意思所言,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进行声乐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秉承着“一对一”进行指导的理念,在许多专门的声乐教学中应用广泛。这种单独辅导的教学模式能够使的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音乐资质进行差异化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其薄弱点进行重点攻关,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加快学习的进度并不断增加学习的难度等等。同时,这种单独的教学形式也能够使的真正喜欢声乐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极大地满足。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一对一辅导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极大的弊端:首先,学前教育的学生大多数声乐基础较差,这种单独辅导极大地浪费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效率较低;其次,单独化的教学,学生之间较少存在竞争,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线——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声乐教学,一般来说,教学的学生数介于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之间,每个学习小组以5-8人为宜。这种教学模式是高校扩招后广泛应用的模式之一。这种分组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声乐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分组,将相同或相似学习进度的学生分为一组,各个小组的学生共同进行练声,运用对唱、重唱或是齐唱的形式来对歌曲进行演唱,再使用对比教学法对个别学生的作品艺术处理以及发生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1]。

小组教学将相同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切磋,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声乐学习的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分组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小组内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差距逐渐拉大,教学进度不统一;或是有些小组水平较差,从而成员自暴自弃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声乐教师要积极进行观察,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每个小组都能积极向上,进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三)面——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也称之为大班教学,即把班级中所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在某间教室里游一位教师进行教学的模式,它是传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能够集中讲解一些声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但是这种方式注重的是集体的整体学习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既降低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也没有照顾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弊端。

二、点——线——面的一体化

传统的声乐教学往往是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优劣,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教学,才能极大地提高声乐教学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集体教学重在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声乐基础较差,因此在刚开始开始声乐课程时,应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宜班级为载体进行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重在使学生在学习之处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的学生学习内容、进程大抵相同,因此采用集体教学的模式不但能够节省教师的体力和时间,还能使构建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小组教学重在分层

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集体教学之后,学生之间的差异慢慢显现,学习进度也有所不同,这时最好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小组教学。小组教学重点在于分层,将相同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三)个别教学重在差异

个别化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具体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极大的弥补了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忽视差异性的缺陷。

[1] 耿苡.论“点—线—面”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构建[J].黄河之声,2014,10.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