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1)
近年来,城市内的社区服务做得越来越好,不少社区开展了艺术活动,如民族舞、瑜伽、合唱等,本文拟从近两年的社区声乐教学实践出发,浅谈社区声乐教学。
社区;歌唱;因材施教
一、成员组成
社区声乐课程的成员组成与其他声乐课程不同,社区课程面向一个或附近几个社区的居民,上课时间比较固定,又有一定的经济支出,因此参加歌唱学习的多是退休或闲赋在家,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及精神追求的中年人,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这其中又尤以女性为主,占到九成及以上。
二、适宜的教学方案
社区声乐教学属于兴趣类课程,多是居民与社区管理者协商开设,有的社区有条件提供教学场所,有的租用附近的文化馆或类似教学场所,最初的成员可能并不多,并随时有所增减,每节课上课的人数不稳定,因此教学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前期,由于成员较少且不固定,男女比例不协调,适合教授一些基础的歌唱知识及技巧,在成员比较固定且达到一定的人数之后,可以慢慢向合唱方向发展。我所接触的两个社区团体,最初成员不过十数人,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已近百众,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的教学方案很重要。
三、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一)科学的歌唱理论知识讲解。社区学员多有一定的教育基础,他们有足够的判断力与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歌唱理论知识的讲解必不可少。包括歌唱器官的组成、横膈肌的运动、气息运用、共鸣腔体的构成与应用、声带闭合、口腔开合、咬字吐字的方式方法等,凡是在歌唱中涉及的理论知识都应逐一仔细讲解,但不用急在一时,可以结合歌曲慢慢的逐一讲解,不断加以巩固。
(二)歌唱前的准备。由于歌唱者的年龄偏高,教学前可以进行短时间的热身,帮助他们充分舒展身体,可采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及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准备过程中,积极调整呼吸节奏,为接下来的气息训练做准备。
(三)气息训练。面对这些有着丰富社会经验的学员,可以用生活中的范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气息的运动。训练时,让学员想象面前有一张布满灰的桌子,尽量一口气将桌面上的灰吹干净,或面前有一个燃有四十只蜡烛的蛋糕,尽量一口气将所有蜡烛吹灭,练习过程中,一手轻触小腹,一手放于腰测,注意感受训练时腰腹部肌肉的运动。
气息训练的方式还有许多,如深呼吸数数、学狗狗快速喘气、闻花吸气后发长音等,但要尽可能的固定其中一种训练方法,反复练习。每次练声前,加入五分钟左右的气息训练,对后面的发声训练非常有帮助。
(四)发声练习。考虑到这个年龄层次的学员大都盲目的模仿过许多早期的民歌演唱方法,没有得到正规的训练,养成了一些错误的歌唱习惯。因此,发声练习时,宜选用开口音,最为适合的是元音“o”,不仅利于腔体的打开,且发音时,喉头天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利于歌唱。
发声练习时要尽量做到元音清晰、音准准确,气息连贯。社区学员在发声训练时,很容易越唱越慢,教师一定要合理掌控节奏。同时为避免学员过于拘谨,可以让学员随着音乐做一些简单动作,帮助学员放松身体,同时也使练声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五)歌曲学习。社区声乐课程是兴趣课程,学员平时都比较繁忙,且年龄程度不一,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各异,因此应首先考虑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
在声乐学习之初,尽量选择开口音较多的歌曲,利于管道的建设,声音的通透。歌曲可适度降调,将音高控制在在小字二组的d以下,歌曲节奏要尽量简单易学,可采用《送别》、《大海啊,故乡》、《鼓浪屿之歌》等,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在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下,可逐渐增加歌曲难度,选择《牧羊曲》、《化蝶》、《鸿雁》等歌曲。
绝大多数学员通过聆听与模仿学习歌曲,因此在节奏与音准上难免有所偏差,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在歌唱中,每一处出错的音准、节奏类型都必须单独练习。
(六)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在歌唱训练中必不可少,发声练习中,可以加入换元音练习,交替使用a o i u Ü,尽量做到熟练的转换元音,为之后的语言训练进行铺垫。
语言练习,可以通过高位置朗诵歌词来训练,朗诵过程中,及时对易出错的辅音、元音加以纠正,详细讲解易出错辅音、元音在发声时各个发声器官的运作。例如:g k h,发声时需要先稍稍抬起舌根,挡住气流,歌唱中发声时,要比日常讲话稍微夸张一些,要尽量感觉气流冲击上颚,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又如复韵母:ai ei,发音时先发a e,在这个过程中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由a e到i有一个滑动的过程,同时,主要元音a e的时值尽量长与i,以利于共鸣腔体的充分打开。教学过程中,应反复进行正确的咬字吐字示范,同时强调发声时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便于学员理解记忆。
(七)课堂情绪把控。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调动学员的情绪,要尽量做到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可采用分组唱、交替唱、重唱、齐唱、表演唱等方式,演唱节奏欢快的歌曲时,可以加入简单的舞蹈、踢腿、踏步等动作。
歌曲的情绪处理是社区声乐教学中最易出彩,也是学员最为感兴趣的部分。社区成员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教学中可在节奏、力度、歌词、旋律走向上适时提点,帮助他们更准确的把握歌曲情绪。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对学员的表现进行适度的肯定与表扬,让学员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
四、结语
社区声乐教学方式需要根据每一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上教学方式仅是我两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探索。
[1] 王德安.中老年声乐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