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钢琴课程问题(19)——“中国好声音”对钢琴课程及音乐教育的启发

发表时间:2025/04/29 04:13:18  浏览次数:140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如火如荼的“中国好声音”正在进行中,类似的优秀节目还有前阶段的“我是歌手”。

      我的感觉是。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正在经历一场质变,由模仿向创造转变。虽然多数的创新还很稚嫩,但方向无疑是对的,观念是开放的,体验是多样的。相比之下,看看央视音乐频道,近半年来每况愈下,昨天我专门翻了一下最近48小时的节目,全是不能再烂的东西。——是谁在主持央视音乐频道?还不该下台吗?能不能找个音乐人来做?这个人无论是古典出身还是流行出身,都无所谓,只要是符合中国音乐发展方向——“创造力”就行。拜托央视了!

       说到创造力,又要谈及钢琴课程。

       有人认为音乐没有什么创造,不就是“照谱演奏”吗?但熟悉本博的读者一定知道,这个观念大错特错。

       ——乐谱是通往音乐的导航图。

       ——演奏技术是通往音乐的交通工具。

       ——音乐,就是借助这个导航图和交通工具到达你要去的地方,那个“彼岸”是你的内心与世界的统一。

       这才是音乐的境界。

      你“照谱演奏”的是音乐吗?——天知道!

      我们所见的钢琴课程,大多数是没有音乐的,因为音乐存在的前提是心灵的存在。心灵的存在表现为一种有表现力的声音,所谓的“美”不仅仅是“好听”,更是“有感染力”。有些你不觉得“好听”的声音但有“感染力”,那是音乐;有些“好听”的声音但没有“感染力”,所以不是音乐。

      央视音乐频道,你不必坐上48小时,只需48分钟,如果你有一颗音乐的心灵,不疯掉才怪!除了媚俗的时尚元素和那些“好听”的“非音乐”,音乐不见了。改个名叫做“时尚频道”“世俗频道”算了。

      ——回到钢琴课程话题。钢琴演奏最重要的东西是声音,有表现力的声音。然而,刚从考级考场上下来的各位同仁,刚刚听完你的宝贝的同学的演奏的家长,你听到了“有表现力的声音”了吗?

      在“好声音”“歌手”的节目中,你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你可以喜欢,可以不喜欢,但有的让你吃惊,有的让你觉得匪夷所思……这些声音将来用在某个地方可能是最好的音乐。

      钢琴是最直白的声音,响了以后就没有再变化的可能,一切努力都只能在触键之前和触键的那一瞬间。所以触键训练是钢琴课程的重中之重。而能做到这些的似乎只在很少的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老师那里,而且还要求他们能不断接触国外的高水平的演出和教学,其它基本是奢求。甚至很多所谓音乐学院系统的老师的钢琴课程都远离了这些。因为自黄自萧友梅引入西方的音乐体系以来,国内的一代一代的“近亲繁殖”已经使这个行业几乎丧失了全部的创造力。不读书、不开演奏会、不思考,这些“三不”的钢琴老师不会给我们的音乐教育带来任何希望。

       希望这些音乐老师好好看看“好声音”“歌手”,不要动辄就鄙夷地称别人是“野路子”。

       希望央视的编导也看看“好声音”,关于音乐的观念,你们差的太远!   

       昨天看了“大师贺绿汀”的纪录片,感触良多,发此博以寄所感!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卓老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