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璐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南民歌积淀深、数量大,民歌当中蕴含的大量的文化信息,深入挖掘河南民歌的文化内涵,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与精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河南民歌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的系统全面的分析,对河南民歌今后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河南民歌;研究现状;对策分析
史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河南。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历史上几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河南民歌,正是在中原的自然条件下,以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河南民歌的传播和发展曾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卫风、郑风、王风、陈风等9国风的流传地域均在河南境内,国风160篇中,河南占109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近世以来,先后有200余首的《河南民歌选》、987首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的出版,积淀深、数量大。因此深入挖掘蕴含在河南民歌中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识,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及精华如何传承、如何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如何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如何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现状
河南民歌内容及其丰富,有号子、山歌、田歌、风俗歌、小调、灯歌、儿歌。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河南民歌的研究起步较晚,5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河南各级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河南民歌的搜集、整理等工作积极展开。1958年《河南民歌选》问世,1997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出版。
对河南民歌的研究最初只是搜集、整理、介绍民歌内容,划分民歌的类别。对河南民歌的历史发展、艺术特色等音乐特征无人问津。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河南民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以河南民歌为内容的研究主要分为四大类:河南民歌的历史研究、传承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艺术特色研究、音乐文化研究。
从河南民歌历史方面进行研究的主要有宋金华的《〈诗经〉——河南民歌简述》,文章认为《诗经》当中的河南民歌以其丰富深刻的内涵,日臻完美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河南地域特有的社会政治面貌及风土人情,这是研究古代河南民风民俗重要的史料,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原民歌在《诗经》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姬海冰对信阳民歌的历史传承脉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
从河南民歌传承发展方面,针对河南民歌不容乐观的现状,王晶晶提出在河南高校音乐师范类与声乐表演专业教学中融入河南传统民歌教学这一新的思路,并提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在继承和发展河南民歌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进行了科学创新和有益尝试。郭楠楠也提出作为研究资源较为集中的高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保护重任,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对河南民歌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挖掘、保护与创新,使河南民歌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赵鑫提出河南民歌目前已经完成了农业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在民俗文化的渐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转变的推动下,河南民歌将随着新的生态环境的改变而转型。赵静在信阳民歌的发展方面提出了传承人的保护、形成旅游特色、利用媒介资源、结合高校教育等策略。
关于河南民歌的调查报告,范围都是在豫西南地区。通过调查,发现民歌目前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民歌数量和体裁大幅度萎缩。像豫西南民歌那样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所以作者急呼,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豫西南民歌,使豫西南民歌这株艺苑奇葩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对河南民歌的艺术特色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本体研究上,这类的研究成果数量最多,主要是从河南民歌的调式、旋法、节奏、方言、衬词衬腔、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例如通过对河南民歌调式的分析,论述了河南民歌调式从雏形到吸收外来文化后的演变再到形成完备五声调式后的发展过程,并为它特有的调式做了分类:交替调式、五声调式、商调式、宫调,还对经过音和作品的风格特征做了论述。
在音乐文化方面,这类论文主要从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上阐述河南民歌(主要是南阳、信阳、洛阳)产生和发展的渊源,把民歌的发祥归功于河南辉煌灿烂和厚重扎实的多种文化影响。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河南民歌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目前的研究很难说是系统、完整、有机的。目前研究的几个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介绍性的多,研究性的少,研究的深度不够;二是研究的广度不够,目前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豫南和豫西南的信阳和南阳地区,河南其他地方的民歌研究很少涉及;三是未能全面系统的总结出河南民歌产生、发展的历史全过程;四是很少将河南民歌与河南其他艺术门类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研究或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研究成果;四是对河南民歌影响力不足的研究相对薄弱。
三、对策分析
河南民歌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但是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河南民歌的魅力与特色,才能重新焕发河南民歌的光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避免研究的片面化、碎片化、单一化、表面化,要对河南民歌历史发展做整体性、贯穿性研究。
2、要结合人类学、社会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学、音韵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功能、传播、心理、宗教、考古等不同的文化学视角深度挖掘河南民歌的音乐文化内涵,对河南民歌做深入的多维性、立体性研究。
3、要对《诗经》、《礼记》、《乐府诗集》等古代文献以及河南省各市县志等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剖析,梳理出河南民歌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河南民歌发展演变的内在艺术规律,探究河南民歌发展与传承的真实面貌。
[1]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1997.
[2] 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编.河南民歌选.河南人民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