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钢琴课程问题(10)——琴童在学校养成的学习方式之一

发表时间:2025/04/29 02:12:15  浏览次数:135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琴童在学校养成的学习方式。探讨这个话题,是因为他们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长期养成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正严重影响着钢琴的学习。

     中国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养成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被严重异化的学习方式。

   (声明:博主有多年在中小学工作的经历,教过的学科不是只有音乐、艺术,还有语文和数学,而且不是普通学校,是实验小学和四星级高中,还在这些学校中从事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有大量的实践基础,不是理论推导。)

      说学习被异化。这是一个很长的话题,今天先说一点点。

      第一,学习就是记忆和重复,类似驯兽。

      你会发现,哪怕是一名好学生,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往往也需要经过几次作业和考试才能做对。想一次就掌握,几乎不可能。原因是,学科教学对知识技能的“翻炒”次数太多,学生形成了依赖,反正你还要反复炒,学习时不用心根本不用担心,反正有第N次等着呢!有的家长在家里又请了家教,或者干脆送到老师家,进一步增加“翻炒”的遍数,不知道是在“疼”孩子还是“坑”孩子?学校的“翻炒”已经让人忍无可忍了,你还要雪上加霜,家长啊,你这都是为了什么?真是为孩子?不是,是分数,是你的面子!孩子成了你挣面子的工具。

       的确,知识的掌握是需要一定的重复的。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重复”的度。“题海战术”“死楸”都是这些重复的代名词。

       分数是上去了,但代价太大了。不是简单的多用了多少时间,而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更别提创造性,反而助长了惰性和厌学情绪。

       分数上去了,不久就会下来。不是刺激你,800万的青霉素用习惯了,今后你还能用到1600万,“死路一条”,死在眼前。最后还埋怨孩子,学不好啊。殊不知,罪魁是你自己。

       这种习惯到了钢琴上,学习新东西的能力特别弱,学得慢,学得累,还怕学,恨不得找个老师做陪练,把一个个音逐个教会,然后练熟了事。然后是有了错音怎么都改不过来。改了错,错了改,再错再改,不断循环。最后破罐子破摔。

       我是反对钢琴陪练的,坚决反对。如果非用陪练不可,那么请她来听课。我会告诉她:什么什么什么什么都不可以做,你只能做什么。

       学校学习这样做,难道老师都傻?不是,他们太聪明了。只有这样反复训练,才能做到绝对的最大限度的精确,最后你看到一道题才两三个字,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超越常人的精确和速度,才能保证得高分,班上高分多了,每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超人的水平了,平均分就高了,自己的工资、奖金、职称才有保证,校长的乌纱才有保证。在这里,学生是“人”吗?不是,是“小白鼠”,“超人小白鼠”。老师整天在做“超人小白鼠”的实验,数据越来越好,于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甚嚣尘上。——应该改一改:“咱天朝的小白鼠培养获得了世界级的科技成果”(注:我们都是拿孩子做实验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

    恶心!下次再说。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卓老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