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亮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0)
德彪西是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最富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所开创的印象派主义音乐无论在写作风格上还是创作技巧上都完全和之前的浪漫派主义风格不同。
德彪西;音乐特点;演奏分析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对钢琴音乐最大的贡献是对音乐和声的进一步扩大和对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的刻画。他所领导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是:在曲调发展上用短小的曲调形成新的音乐动机;在节奏上喜欢用更为复杂的复节拍、节奏变化更为普遍;在和声上,功能和声不再被强调,常用平行和弦、加音和弦和很多的不协和音程,使得音乐富有戏剧性的色彩。
选择本文进行写作也是有普遍现实意义的,本曲为2016版的上海音乐学院社会钢琴考级中的十级练习曲必考曲目,上网查询得知,该作品的研究较少,缺乏以音乐内容结合演奏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章,故此,本人将通过对《博士进阶》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手法的研究,提供一个演奏的实例,为需要教授该曲目的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博士进阶》的创作背景
《博士进阶》是德彪西在1910年为自己的女儿克洛德而作的钢琴组曲《儿童乐园》中的一首,该套曲共6首,《博士进阶》为第一首,该曲在曲调上刻意的模仿了钢琴家克列门蒂的练习曲,用刻板的、几乎相同的分解和弦写法和大篇幅的类似音型结构的弹奏,表达了儿童无可奈何又必须要弹奏练习曲的抵触心理,而德彪西又在这首标题音乐上加上“博士”二字更是对这种毫无创造性又很无聊的练习曲的一种嘲笑。
二、《博士进阶》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分析
该曲一共是有76个小节,一共可以分成8种不同类型的特点以及变形体进行分析,而恰为巧妙的地方是每一种弹奏方法的交替也正好划分乐句的地方。故可以将二者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第1种,第1-3、22-23、44-46小节,左手为是长的单音或者是和声,基本都是在4拍以上,右手全部都是分解和弦;第2种,第3-6、32、47-51小节,左手为一拍的单音,右手为跳奏或者是保持主旋律的分解和弦;第3种,7-10、24-30、51-54小节,左手为长音4拍及跨越式弹奏,右手全部是分解和弦演奏;第4种,11和55-73小节,不带和带保持双手交替的分解和弦演奏;第5种,13-21小节,左手的旋律跳奏和右手的3个十六分音符的演奏;第6种,31小节,双手音阶的连奏与交叉演奏;第7种,第33-44小节,左手的长音和右手的8分音符弹奏;第8种,第73-76小节,长音的演奏与跳跃的短音弹奏。
三、《博士进阶》的演奏分析
第1种类型的演奏方法是:左手可以基本保持不动,右手只需要按照顺序演奏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右手全部为4个一组的十六分音符,需要将每一组的第一个音适当的弹出重音的感觉,以方便速度的稳定和副部旋律的刻画。第2种类型演奏方法是:左手单音为主旋律线条,需要弹奏加重,右手为双声部的演奏,既要保持高音声部的副旋律线条的演奏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其他十六分音符的音量继续保持弱力度。第3种类型演奏方法是:左手的4拍弹奏靠踏板进行持续,跨越的单音保持一拍,右手继续保持4个十六分音型的演奏,此时注意旋律全部在左手上进行。第4种类型演奏方法是:本种演奏方法是该曲的主要内容,双手交替的4个十六分音符的弹奏,注意每一只手弹奏两个音符,一定要准时进行交替,不可有顿挫感,弹奏有如行云流水般行进。带有保持音的音符一定要进行重奏,这样才能使旋律进行起伏变化。第5种类型演奏方法是:左手虽然是跳奏,但是实为主旋律的演奏,要注意强度的安排,右手虽然是3个十六分音符,但是实际听觉习惯是左手的旋律音弹完后与右手的3个十六分音乐进行重新的组合变成了4个十六分音符为一拍的完整句法,这就要求演奏者一定要有一拍的概念,切记要跟随紧凑而又不慌乱。第6种演奏方法是:本种弹法在全曲仅此一次且为一个小节,交叉的连奏音阶弹奏,更多的强调的是转指的顺滑,以及交叉演奏的稳定。第7种演奏方法是:本段落是全曲唯一慢速的地方,左手全部都为不低于一拍的旋律长音,而右手的8分音符的行进更是旋律的走向,弹奏的时候要按照乐曲expressif的标记进行演奏,力求将旋律线条进一步的突出。第8种类型演奏方法是:由于双手的音符基本相同,时值和弹奏方法完全相同,故只需按照谱面的演奏要求,进行重音的弹奏即可,最后两个音为跳奏,且每个都给了ff的力度,需要演奏者给予重视,切不可因为乐曲即将结束就草草了事。
四、结语
《博士进阶》虽然是德彪西用来讽刺之前的作曲家练习曲枯燥无味而进行创作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在这首作品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手法使得分解和弦的技法在弹奏的过程中变的十分的有趣。在该曲的演奏中要注意在曲子进入中段后,力度变化以及强弱起伏都有了很大的加强,切不可用同一种力度进行演奏。该曲的速度为一拍等于120-132,这就意味着一拍要弹两组4个十六分音符,可以看出该曲的速度之快,切不可以牺牲音符的均匀来提高速度,可以让演奏者慢慢的提速。另外,该曲做为上音考级十级的练习曲必考曲目,也充分的说明了这首作品无论是在弹奏上还是在写作上都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给即将参加考级的孩子们产生一定的启发。
[1] 田可文,陈永.西方音乐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让·巴拉凯著,储围围,白沄,宋杭译.德彪西画传[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 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