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浅谈钢琴演奏中乐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5/05/05 22:48:21  浏览次数:28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浅谈钢琴演奏中乐感的培养

秦 蕾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我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演奏者即使严格遵照乐谱进行演奏,不管是音高,音准,还是节奏等技能方面都无可挑剔,但却无法引起我们心里的共鸣,无法让观众体会到音乐的味道,甚至在演奏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也是很平淡,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无法发挥音乐的魅力,这主要是因为演奏者本身乐感的缺失。在钢琴学习逐渐普及的今天,钢琴演奏者要想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让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乐感。对此,本文以钢琴演奏为切入点,对当前乐感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提升演奏者乐感的具体培养方案展开了研究。

钢琴演奏;乐感;培养

前言

人们在音乐中展开审美活动,不论是创作,欣赏还是表演都需要围绕乐感进行。乐感可以在演奏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乐感不是单纯由技术决定,它的具体表现和感知是在人们内心审美层次上开展的,是一种心里活动,是对音乐技能的一种升华。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严重缺乏对音乐中美的感知能力,无法体会到音乐中的美学因素,对优美音乐无动于衷。这些都是因为人们本身乐感的缺失,没有在钢琴演奏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演奏者自身的乐感可以直接决定演奏的效果,也可以把钢琴演奏转向唱歌和倾诉,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乐感在演奏中的重要性。一、钢琴演奏中乐感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一)基本内涵

乐感是音乐感染力的简称。也可以被称为音乐质,广义上指的是能够欣赏,理解,创作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具有持续性,需要我们在日常中不断积累音乐知识,文化修养,丰富音乐经验,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成长经历,最终自然而然,逐步养成的综合性素质。

(二)钢琴演奏中乐感的意义

作为音乐的灵魂,乐感可以直接影响演奏者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效果以及能力,乐感的积累甚至可以决定音乐的表现力。一个著名的钢琴家曾经说过,我所具备的乐感就是想表现出隐藏在乐谱和音符背后的真正含义。声音的语言形成音乐,一个良好的乐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促进我们对音乐形象的把握,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法展示表现音乐[1]。相比于哲学和智慧,音乐更具生命力,是比前两者更高的启示。演奏者能否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完美表现音乐作品是由他们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内在气质决定的。演奏手段必须要通过乐感表现出来,这也是一种表现音乐的外在条件。

二、钢琴演奏缺乏乐感的表现和原因

音乐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尤其对钢琴演奏来说,不同的乐曲具有不同的风格,都是在作曲家内心灵感的影响中出现的火花,钢琴演奏者进行二度创作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直接受到他们理解作品的程度以及自身是否具备良好乐感的影响。演奏者缺乏必备的乐感会阻碍他们准确无误地表现音乐作品。

(一)演奏兴趣不足

演奏兴趣不足会直接影响演奏者形成乐感。不管做任何事情,兴趣都可以有效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热情,促进他们自主探究和认知。钢琴演奏也一样,如果没有兴趣,即使外界施加的压力再大,也不会有任何效果,动力和压力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缺乏演奏的兴趣,演奏也只是苍白无力的[2]。从学习钢琴演奏的角度来看,演奏者无论是理解钢琴曲,还是进行技术训练,其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感,这使得其往往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演奏学习之中。此外,在教学期间,学生对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钢琴曲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弹奏欲望。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学生本身缺乏学习钢琴演奏的兴趣,音乐乐感较差。

(二)缺乏钢琴演奏技巧与方法

由部分演奏者无论其演奏的乐曲形式如何,都会在演奏期间尽可能地去表现自己。无论是一些节奏较为强烈的乐曲还是本身乐句较为朴实无华的曲目,其在演奏时的表情都较为丰富,在演奏时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这种演奏行为使其在演奏钢琴曲,特别是对古典钢琴曲目进行演绎时,会让人们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3]。此外,有部分演奏者在练习演奏期间过于重视演奏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没有对乐曲本身进行细致、全面的探索和分析,音乐表现技巧还不是十分的扎实,导致其演奏期间错误行为频频发生,演奏质量低下。

三、培养钢琴演奏者乐感的具体方案

(一)激发演奏者的弹奏兴趣

如果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演奏欲望和钢琴弹奏兴趣,那么就无法将钢琴的艺术魅力全面展现出来,所以,调动学生弹奏兴趣,激发其演奏欲望便成为了当前培养学生钢琴演奏乐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制定出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例如,对于学习钢琴演奏的儿童,教师应该从儿童本身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出发,以基础性的钢琴演奏知识为主,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要以宽容的教学心态,耐心地应对儿童本身的缺点,以及在钢琴演奏中存在的错误,结合儿童心理,挖掘其学习潜能,尽量将钢琴演奏学习同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连接起来,提升其学习兴趣,从而为其演奏乐感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4]。对青少年学生,教师不能够只是进行课堂训练和教学,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郊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公园或者是乡村地区的田园等体会自然界中的“音乐”,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通过旅游感受各地区的音乐文化,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乐感。

(二)培养学生听觉能力

众所周知,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有力度、乐句、特性和对比这四个。而演奏者要想在钢琴演奏期间将这四个要素表现出来,没有较高的乐感素质是行不通的。在钢琴演奏期间,紧抓钢琴曲的音乐特性是显现钢琴艺术魅力的重要方法。良好的听觉能力是培养和提升钢琴演奏者乐感的重要前提,也是人们感受音乐形式和艺术魅力的重要媒介。众所周知,无论是钢琴曲还是其他音乐形式,都是通过听觉来浸润人心灵,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使人们爱上音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让学生用心去倾听生活中、学习中、社会上和自然界中的声音,且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室,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聆听各种风格和特色的钢琴曲录音、碟片、以及一些钢琴名家的音乐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乐曲和演奏形式[5]。此外,学生在演奏自己创作的钢琴作品时,也要仔细用耳朵去聆听,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弹奏上的失误,是否将作品原本的音色弹奏了出来,达到了自己理想的音色效果。长此以往,演奏者就会自觉利用自己的耳朵去分辨弹奏时的音色效果,分析其是否符合作品提出的音色要求。久而久之,演奏者的乐感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培养演奏者内心的歌唱性

在学习钢琴演奏方式前,演奏者脑海中应该存有一定数量的钢琴曲目,且演奏者本身对这些钢琴曲的演奏音色效果和形式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只有将音乐藏在自己的心里,我们才可以用耳朵“听到它”。因此,在教授学生钢琴演奏,培养其演奏乐感前,教师需要先对演奏者的内心歌唱性进行培养,让演奏者可以借助歌唱的方式同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以更加愉悦和自然的方式接触,以便能够在接触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旋律、节奏、音的长短、高低和强弱等基本元素获得更好的感受。就钢琴演奏来看,演奏者就是在借助钢琴这种形式来歌唱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演奏者只有将自己内心完美的“歌唱”出来,才能够提升钢琴演奏对听众内心的吸引力和穿透力,将钢琴曲中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更加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6]。演奏者内心歌唱的越准确、清晰和完美,其钢琴演奏效果和质量就越高。这样一来,就能够从内心深处对钢琴演奏者的乐感展开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音乐作为一种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艺术形式,在近几年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钢琴作为展现音乐艺术魅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演奏水平和效果的高低,将会对此种音乐艺术形式对听众的吸引力和受欢迎程度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就钢琴演奏本身来看,提升演奏者的乐感,不仅能够使其本身的演奏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钢琴演奏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听众能够在情感上同演奏者之间产生共鸣。

[1]虞雪芬.浅谈钢琴演奏中乐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45-46.

[2]张荣.浅谈钢琴演奏艺术的“乐感”及其培养[J].黄河之声,2014(19):18.

[3]刘露.浅谈钢琴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4(18):36.

[4]杨洁.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演奏者的乐感[J].音乐时空,2015(03):118-119.

[5]钟华.浅谈高职音乐专业学生钢琴演奏中乐感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87-88.

[6]高阿妮.浅谈钢琴演奏中的触感、乐感、气感[J].人文天下,2015(06):74-77.

秦蕾(1994—),蒙古族,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辽宁省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3级音乐表演系本科,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钢琴方向。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7266922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卓老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