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市树芳小学 欧丽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响艺术和时间艺术,它比较抽象,没有具体可见的形象,没有具体可感的形状和色彩。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类型音乐作品,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音乐审美能力。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呆板教学,教学缺少灵活性。通常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设计教案,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只专注自己传授知识,没有注意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具体分析音乐内容。同时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音乐欣赏课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2.不注重音乐学习的本质,教学设计存在盲目性。音乐可以很好地表达情感,通过音乐可以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审美性,教学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教学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可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根本没有体现音乐的本质,完全就是盲目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费力,抓不住学习的重点,更别说培养自身的审美感了。
3.课堂结构设计不合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有的老师在课堂结构设计中,更加关注动态教学,想方设法让学生大声唱出来、跳起来,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重知识技能的训练,关注利用所有手段摆脱枯燥的授课方式,注意到要将小组活动、个人学习、集体学习这几种方法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和课堂结构,忽视了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音乐欣赏在教学方法上应与其他内容的教学也有所不同,上课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音乐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将动与静相结合,既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需要安静的学习氛围,在动静结合中,将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
二、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策略
1.音乐欣赏课教学需要遵循音乐的特点。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打造各式各样的听音乐教学环境,使学生听学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也会感受到其中的差异,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只有学生能听得见音乐,听得进音乐,听得懂音乐,才能谈得上欣赏音乐。听得见音乐,学生才能感觉声音,了解音响培养乐感;听得进音乐,才能理解音乐的主题、内容、音色、结构等;听得懂音乐,学生才能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主题的记忆和情感情绪的表达。
2.教学内容选择需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通常都要与教材的内容一致,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照搬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效果得不到明显的提高,课堂应付比较僵硬。教师在挑选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情况,按照参考书的要求适当地添加或者删除教学内容,最后把一节非常完美的音乐课呈现出来。
在教学歌曲《唱山歌》这首歌,教学内容就是这首歌曲,歌曲的旋律非常优美,歌曲朗朗上口,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十分吸引学生,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歌唱。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课堂延伸上,引导学生在学习如何演唱的基础上注意领悟歌曲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着重欣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体会歌曲表达的意境。这样,学生不但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演唱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
3.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音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乐于投入音乐赏析学习中。
4.引导学生使用身体语言,激发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才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这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转变教学方式,通过想一想,动一动,打一打,跳一跳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欣赏《龟兔赛跑》时,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做乌龟爬、兔子跳的动作,在做动作中体验描绘乌龟与兔子音乐的情感。在欣赏一些节奏强烈、旋律简单的歌曲时,让学生结合律动,跟节拍进行踏步或敲打桌子,既能调动学生情绪,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又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感受节奏荡漾的韵律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小,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上好每节音乐欣赏课,充分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