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5/04/28 06:59:19  浏览次数: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陈 青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传统钢琴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学琴过程中因枯燥、单调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钢琴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所蕴含的以人为本、主动参与等理念对解决钢琴教育所面临的困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结合自身钢琴教学实践,文章就钢琴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提升学生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解决当下钢琴教学遇到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钢琴教学;运用

作为音乐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理念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奥尔夫曾说“我所有的观念,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我的任务和添置仅仅是从今天的角度,将古老的、不朽的观念重新说出来,并致力于实现它。”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已经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但在专业钢琴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运用还相对不多,传统教学理念还处于支配地位。

一、钢琴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方面的运用

“目前很多高校陷入了一种唯技术论的误区,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课本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追求音乐本身美的能力。”教学内容体系设计者按照自己的理想认为的来开发课程体系、开设课程,考虑较多的是课程体系的“标准”与“科学”,对于受教育者是否适应、是否乐于接受、受教育者的个性、爱好等方面考虑较少,这导致了看似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应,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则能较好克服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通过强调音乐的参与性、个体性,将音乐的美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育者更积极的参与自身音乐实践之中,成为自身学习的共同设计者。其授课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从学生实际出发,观察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当然,这种动态的教学内容体系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有较强的引导能力和课堂把握能力,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并及时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需要强调的是,钢琴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强调实践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对理论的掌握,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西方钢琴理论相关知识。在这一基础上,运用理论指导钢琴学习实践,通过钢琴学习实践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形成钢琴学习实践与钢琴理论的良好互动,进而实现对钢琴音乐的深刻理解和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二、钢琴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提升学生音乐技能上的运用

“钢琴演奏技术的教学与训练在遵循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和人体生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外,还要遵循人在运动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但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准确把握自身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则有助于对这一特殊规律的把握。如演奏方面,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强调实践,鼓动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等肢体语言展示自身心理活动,把自身音乐想象通过身体表现出来,将抽象的心理活动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整个演奏也就鲜活起来了。又如节奏方面,传统上都是让学生通过拍手的形式来感受节奏,这种形式相对单调,很难激发学生的内在热情。通过语言这一形式的运用——有节律的朗诵或歌唱、动作——捻指,击掌,拍腿,跺脚等形式来开发学生的节奏感,奥尔夫钢琴教学改变了学生在琴凳上的听众身份,学生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表演者,将音乐中复杂繁复的节奏转化的简单明了。当然,在钢琴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我国本土钢琴音乐,由于文化心理结构一致,学生在感知、想象、理解等方面可能会更快一些。

三、钢琴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中的运用

钢琴演奏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不是单纯地用手来完成,需要将大脑思维与肢体语言完美结合在一起,运用缜密的思维、丰富的想象、高超的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诠释和表达,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但就当下来说,许多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显得薄弱,而奥尔夫钢琴教育理念强调的综合性能力的运用能较好解决这一难题。奥尔夫音乐教育反对脱离生活谈音乐,反对就音乐而音乐,他认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在钢琴曲的教学中,尽量创造宽松的环境,与学生一起感受作品之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曲目创作的相关知识,产生对作品之美的鉴赏力,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力去诠释;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相互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与融合中得到提升,让作品在学生的参与中走进他们的生活;充分运用歌唱、跳舞等一切可以激发兴趣与热爱的形式,使触觉、听觉、视觉等处于一种贯通的状态,声音之美通过想象转化为视觉上的形象之美,调动激发学生的内在音乐潜能。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开始一定不要在技巧上有过高要求,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从内心去充分感受作品的美,创造性的去诠释音乐之美。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开始一定不要在技巧上有过高要求,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从内心去充分感受作品的美,创造性的去诠释音乐之美。■

[1] 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3.

[2] 朱骏伟.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音乐天地,2015,03:8.

[3] 樊禾心.从运动心理规律试论钢琴演奏技术的教学与训练[J].中国音乐,2007,03:205.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0194276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