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蓓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这门乐器,在学习中,家长尽可能的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各种考级和比赛中去。在舞台上演奏,孩子大多都表现出紧张、身体僵硬,不够舒展、音乐表现力弱等特点,如何能让孩子们的表演更加地自然和真实,本文提出了三点训练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教师的日常教学。
关键词:儿童;钢琴表演;训练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这门乐器,为了让孩子在学习中能够多锻炼,提高全面发展的能力,家长总是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各种考级和比赛中去。在考级和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朋友弹琴的基本功很好,手指跑动非常灵敏,音符的颗粒性非常清晰,但却缺乏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奏的表现力,弹琴过于机械,肢体动作不够自然,略显僵硬。这种身体上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乐曲的处理和表达,使得音乐仅局限于指尖,而不是由心而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学生总是被总结为:有技巧,而没有音乐。
观看世界著名钢琴家的演奏,如:朗朗,李云迪,陈萨,阿格里奇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弹奏出的音乐特别能吸引人,而且表现自如,表演极富感染力,肢体动作自然到位,可以说是人琴合一,让听者如痴如醉。那么如何能让儿童在钢琴学习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使肢体动作自然地参与到演奏中,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训练方法。
一、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在示范弹奏一首新曲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来勾勒脑海中的画面,并大声说出来。学生在学习和弹奏中,这种画面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挥之不去。例如在弹奏《小白船》时,孩子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月亮船轻轻摇摆的温暖场景,弹奏起来,乐曲的流动性和摇摆性就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在弹奏《摇篮曲》时,孩子会联想到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场景,那种温馨的感觉让他们把音乐表现的更加甜美和抒情。当然,教师的语言也很重要,不要总用“弱一些、强一些”的词语,可以多加入一些“让音乐高兴起来;让音乐温暖一些;让音乐听起来伤心一些”或者“小宝宝睡着了,我们不要吵醒她;黄鹂鸟在歌唱,声音是非常清脆的”等等,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弹琴中,有了这些想象的画面,乐曲的情感自然就表现得更加自如和真实,而不是外在强加上去的。
二、通过跳舞感受身体的律动
许多孩子在弹琴中,总是把肢体动作与弹奏隔离开,即便教他们如何去做,也表现的很僵硬。有些孩子甚至讨厌这种做作的,机械模仿的动作,认为非常难看。那么如何能让孩子自己动起来,而不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呢?跳舞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著名的钢琴家史兰倩丝卡曾说过:“老师可以就他(琴童)所弹奏的音乐,带领他在屋子的中央跳舞,让他的身体真正地感觉舞曲的律动,一旦他的身体有了音乐的律动感,再将这种感觉转移到钢琴的弹奏上,便极其容易了。”这种方式对小孩子非常的有效。跳舞是对情感最大限度的抒发,孩子们都喜欢跳舞,在舞蹈中,他们的肢体动作幅度会更大,参与到的身体部位也会更多,调动的本体感受也会更鲜明,更能让他们感觉到身心的愉快。孩子在音乐中通过舞蹈的方式把感情传递出去,再把这种主动的、积极的、有取向的,具有一定身心张力的肢体语言融入到钢琴的弹奏中来,效果自然是可以预见的。就如美国钢琴家布鲁瑟尔所言:“将注意力放在接触和运动的感觉上是为了帮助你重新和身体沟通,并增加创造音乐的身体的愉悦而设计的。你越从运用自己的身体中感到快乐,你的身体协调性和音质就越好……你对自己的真实状态认识得越多,你带给你所创造的音乐的丰富、力量和微妙就越多。”所以,只有将技术内化成身体的自然能力,才能在正式演奏中表现地得心应手。
三、教师要重视平时的还课
孩子之所以在舞台表演时表现得紧张和不自在,与他们平时锻炼的少是有关系的。孩子考级与比赛的机会毕竟还是少的,每当孩子需要上舞台时教师再去强调坐姿、台风、表演力为时已晚。当台下观众的目光都投向一个人的时候,当舞台的灯光使自己感觉有些晕眩时,上台前所强调的一切的一切其实早已抛到脑后,甚至连自己弹的什么音符有可能都会忘记,脑子里经常是一片空白,指尖已经是无意识的在弹奏,不受任何控制了。所以,教师要重视平时的还课,孩子每弹完一首作品,教师都要要求孩子把它弹得如比赛一般熟练,流畅,并且让他加上上台和下台,富有表现力的完整的演奏一遍,如身临比赛现场一般。只有这样不断的锻炼孩子,他们才能真正在舞台上发挥的自然和舒适,把每一次比赛都当做平时的还课,慢慢适应无数观众的眼光,适应灯光的照射,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中去。当然,教师还要让孩子多欣赏钢琴家的演出,让他们去观察大师的表演风格和特点,并且做一定的模仿,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舞台表演力自然就会增强,表演欲望也会随之上升。
四、结语
当然,孩子在舞台上的表现不足除了音乐表现力和身体肢体语言弱之外,可能还存在背谱不熟、家长期望值过高;老师过于严厉;对自己不够自信等原因,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当然与家长的沟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家长的态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家长的价值取向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所以家长与教师一定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课后练琴情况。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快,表现得更好,更加自信地在舞台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