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论克列门蒂小奏鸣曲作品36之1的演奏

发表时间:2025/05/13 11:52:52  浏览次数:24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程秀芳 (四川教育学院音乐系 四川成都 610061)

一、背景介绍

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也叫“奏鸣曲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其基本特点和曲式结构是: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快板,用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奏鸣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复三段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极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奏鸣曲“sonata”一词源自意大利语“sonare”,意为“鸣响”,13世纪始见于音乐用语中。16世纪初泛指各种器乐曲,以与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相区别。17世纪初,奏鸣曲有了更确切的含义,它指的是:新型的、套曲形式的器乐作品。当时意大利作曲家萨洛莫内.罗西作的奏鸣曲,最早采用了三重奏鸣曲的形式,即在通奏低音支持下,由两只小提琴演奏同音域二声部的多乐章结构。17世纪后半叶,古典奏鸣曲开始出现并巩固其某些特征。当时的奏鸣曲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堂奏鸣曲,主要在教堂演奏,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另一类是由一系列舞曲组成的室内奏鸣曲,多用于宫廷娱乐,并由此而发展成后来的古组曲。不论教堂奏鸣曲还是室内奏鸣曲,多数为重奏形式,并且普遍运用键盘乐器演奏通奏低音。其中,意大利小提琴乐派的奠基人科雷利把奏鸣曲确定为一种多乐章的套曲形式。他的奏鸣曲采用慢板(Adagio或Grave)——快板(Allegro)——慢板(Adagio)——快板(Allegro)的四乐章形式。这种形式被巴洛克后期的作曲家普遍采纳。如巴赫、亨德尔和勒克雷尔,也都写作同样形式的作品。但也有一些作曲家,如意大利的塔尔蒂尼和洛卡泰利,喜欢用三乐章的奏鸣曲形式,通常是慢板——快板——急板。

18世纪前半叶意大利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创作了500多首奏鸣曲,这些奏鸣曲大多采用古奏鸣曲的结构,为18世纪后半叶出现的套曲形式的近代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打下了基础。到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古典奏鸣曲的结构完全定型。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都采用了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和双主题的原则。贝多芬创作了55首奏鸣曲,他扩大了各乐章的结构,使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对比更加戏剧化,尾声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浪漫主义奏鸣曲,在结构上与古典奏鸣曲一脉相承。在风格上则有明显变化,如重视感情表达、旋律优美、演奏技巧有重大发展等。肖邦和勃拉姆斯的奏鸣曲都表现了浪漫主义奔放洒脱的感情。

所谓的“奏鸣曲式”是以对比、发展和统一的原则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大型曲式。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除了基本结构成分以外,也包含一些重要的从属成分。如在呈示部前面可有引子,在再现部后面可有尾声。在呈示部与再现部中,主部与副部之间有连接部;副部后面有结束部。奏鸣曲式是一种富于辩证性的结构,它的曲式过程体现出矛盾的发生、发展与解决的运动,适用于以表现戏剧性冲突或哲理性思辨为音乐内容的作品。奏鸣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

小奏鸣曲是指形式短小、内容单纯、易于演奏的奏鸣曲。小奏鸣曲一般有2-3个乐章。著名的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晓生说:“18世纪以后的300年来,小奏鸣曲伴随着奏鸣曲同步走过自身的发展道路,它与奏鸣曲同来共存,构成钢琴艺术发展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论对演奏技术的锻炼还是对音乐感觉的培养,这批小奏鸣曲与复调曲练习曲一起,构成了钢琴基础教育的重要支柱。”[1]小奏鸣曲在训练学生弹奏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钢琴学习的必修内容之一。

克列门蒂的钢琴小奏鸣曲是他致力于教学的鼎盛时期创作的,无论是音阶、琶音、和声的变化还是弹奏技巧,都为后人奠定了基础,是钢琴学习的基础教材。克列门蒂给后人留下了百余部钢琴奏鸣曲,被人们称为“钢琴奏鸣曲之父”。他的小奏鸣曲中三度双音、八度音和颤音的运用,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风格。他的小奏鸣曲旋律活泼,和声丰富,伴奏音型时而舒缓,时而澎湃,使演奏者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神韵。

钢琴上真正的连奏(legato)风格也是克列门蒂确定的。他在抒情性乐句的演奏中充分保持每个音符的时值,使钢琴真正发挥了气息宽广的歌唱性表现力。学习他的小奏鸣曲,无论对演奏技巧的锻炼还是对乐感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作品的曲式结构

克列门蒂的作品36之1结构精巧,全曲充满活泼可爱的气息,如轻快的舞曲,非常典雅。全曲共3个乐章。第一乐章C大调。呈示部(1-15)小节、发展部(16-23)小节,是一个小小的过渡。再现部(24-38)小节。第二乐章F大调,是一个三段体,ABA的结构。A(1-12)小节,B(13-18)小节,A(19-26)小节。第三乐章,C大调。是一个二部曲式,ABAB。A(1-16)小节,B(17-34)小节,A(35-50)小节,B(51-70)小节。

三、演奏分析

第一乐章Spiritoso,有精神的、热情的、鼓舞的。呈示部1-15小节,奏鸣曲的前四小节有一个男性的主题,很神气的感觉,弹奏时坚定有力。弹奏时要求声音有颗粒性。即“在指关节灵活独立情况下,手臂自然下垂,用指尖弹下去,下键越快,发音点就越清楚,反作用力也就越大,手的放松也越快,这样的声音发出来也就越集中、饱满、挺拔、充实,这就是颗粒性发音”。[2]第五小节是主题的第二次出现,力度弱下来,跟第一次有对比。

第八小节是一个对比的女性主题,温柔、亲切一点。音阶要弹成连奏,如郑兴三所说“音与音相衔接时,既没有一点空隙,也不互相重叠。连奏中要运用重量移动方法,连奏的第一个音是用“提起来,落下去”的方法弹出的,弹第二个音时,要把第一个音落下时手指承受的重量感,转移到第二个音上来”。[3]如果是一串音,要感觉到是在第一个音上落下去,最后一个音上抬起手的一个整体的动作,就好像是被串起来的一串珠子,提起第一个就能带出一串。这个奏鸣曲中的连奏都要运用这种方法。手指不离开琴键,只是随着需要向左或向右滑行。弹奏的过程要注意乐句的整体性与速度、力度的控制。

接下来是一个小小的过渡段。左手的单音把它强调出来,旋律在左手,右手的八度相当于是一个伴奏声部,陪衬左手。右手用手腕和前臂的摆动来弹奏八度,就很轻松了。第24小节是主题的再现,弹得温柔亲切一点,28小节是利用主题作的一个变化,双音要整齐有力。弹奏双音时,以断奏表现乐曲的个性。

第二乐章Andante行板,很安详、歌唱、优美。

弹奏的时候左手的三连音要平稳,一点不动荡。正如钢琴家瓦尔特•吉泽金所说,在“弹琴时,就应当尽最大可能避免一切多余的动作。让手指和手尽量不要远离健盘。”[4]这样为下键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音质提供了保证。在钢琴上要“唱”,弹出好听的声音,手指要柔顺灵活,并且用放松的重量,运用臂力弹奏。第二乐章有三个颤音,颤音的弹奏,可以一对二来弹奏,11小节的双音要弹得歌唱、圆润、均匀。12小节注意乐句的呼吸。第13小节是第二个主题,充满希望、祈求。19小节又回到A部分,弹得连贯歌唱。

第三乐章Vivace活泼的,生气勃勃的。A(1-16小节)以8分符为一拍的三连音弹奏平稳。8个小节为一句,要学会分句和断句,主题第一次出来弱一点。第9-16小节是主题的第二次出现,音色和情绪上有所变化。B(17—34小节),17-18小节静悄悄的感觉和19-20小节坚定有力在强弱上形成对比,要注意音乐的表现力,制造气氛。21-31小节,左手的和弦跳音弹奏时整齐有力,感觉像拍球一样,有弹性。第35小节和43小节主题的出现要形成对比。注意连音、跳音要有区分,力度强弱有层次。从62小节到70小节结束,都是强奏。特别注意这里有一个长音阶,弹奏要一气呵成。弹奏音阶的部分要反复练习。正如霍夫曼所说“只要学生愿意仔细研究他所学的乐曲,有耐心在必要时将困难部分重复一百次——当然是正确的重复,他就会很快获得弹奏准确这一特点,而且还会体验到技巧能力的迅速提高。”[5]通过反复练习,音阶才能弹得均匀、流畅,弹奏能力也会得到迅速提高。弹奏的过程,也是对小奏鸣曲的玩味和咀嚼的过程。只有搞清楚了作品的曲式结构,充分理解了音乐语言,再加上娴熟的弹奏技巧,才能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克列门蒂的小奏鸣曲结构精巧、和声丰富,弹奏他的小奏鸣曲声音要颗粒状强,音色透明,速度均衡有节制,节奏准确,音乐作品中每个小的地方都要清晰、准确。学习他的小奏鸣曲有利于固定手型,有利于完善连音、跳音等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有利于我们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同时,也为以后弹奏中高级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奏鸣曲的学习。

[1]赵晓生.钢琴小奏鸣曲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序.

[2]郑兴三.钢琴音乐文选[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31页.

[3]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28页.

[4]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姜丹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41页.

[5]约瑟夫•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李素心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26页.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7266922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卓老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