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浅谈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

发表时间:2025/05/14 15:00:48  浏览次数:46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孙芳(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50000)

柴科夫斯基不仅在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在西方音乐史上,这位音乐奇才也是占据这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所讲述的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分别是从他的钢琴音乐、交响曲音乐以及芭蕾舞剧音乐进行阐述。

柴科夫斯基;钢琴音乐;交响曲;芭蕾舞剧

19世纪的欧洲音乐在文化领域运动的影响下,慢慢开始形成了形成了自己的特征。自传性的、抒情性的、标题性的、民族性的各种音乐相互碰撞,作曲家们倾向于把音乐与其他人文学科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追求更加丰富的体裁形式与音乐形象,在19世纪浪漫主义的音乐大舞台上各放异彩,并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浪漫主义音乐家强调音乐文化的民族性,即音乐民族精神,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作曲家以各自不同的人生视角去观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差异,并且在一些民族文化复兴精神高涨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民族乐派”。笔者就俄罗斯民族中的皮特•伊里奇•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进行详细分析。

皮特•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rter hitch Tchaikovsky,1840-1893)不仅是一位俄罗斯民族音乐家,同样也是世界近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环境下他是在同时期俄国作曲家中涉猎西方音乐题材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他与强力集团不同,没有排斥西方传统音乐的倾向,而是更多的去汲取古典、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音乐风格特色,但这并不代表他全部的照搬别国的音乐进行创作,而是在创作中非常自然的运用俄罗斯音乐语言。笔者就柴科夫斯基所创作的钢琴音乐、交响曲音乐以及芭蕾舞剧音乐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分析。

一、钢琴音乐

柴科夫斯基所创作的钢琴音乐是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性格的一种音乐,主要体现在他的钢琴音乐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并且深刻的刻画了许多悲壮而炽热的情绪在其中,让人不由的想去聆听其中的奥秘。这种音乐风格深深的体现了19世纪下半叶在俄国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同时又把感人至深的民族化旋律加入其中,将其钢琴音乐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1877年后,柴科夫斯基在音乐道路上的逐渐成熟,受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的主编N.M.贝纳德的邀请,创作了十二首与十二个月份的时令节气相关的钢琴小品,也就是著名的钢琴套曲《四季》。《四季》的副题是“十二首性格的小品”,作品主要运用民族音调来刻画欢乐节日、美好自然以及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柴科夫斯基还为《四季》中每一首钢琴作品冠以标题,给聆听到的人刻画更加完善的音乐形象。例如,《六月——船歌》运用歌唱性的主题进行概括,并且按照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旋律将乐曲的柔美、悠长、抒情的一面展示了出来,体现了夜空下一叶扁舟的意境。也表达了在祖国辽阔的疆域上,俄罗斯人民宽广而炽热的情感,以及作者乐观积极的态度。

柴科夫斯基的钢琴作品主题都十分鲜明,旋律线条时而委婉悠长、时而跌峦起伏、时而热烈活泼,情感真挚而浓郁。除了继承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与成果外,柴科夫斯基的钢琴曲中夹杂着一种暗暗的忧愁,并且以极细腻的手法将悲情性、民族性、抒情性、哲理性融合在一起,变现了他内心深处面对命运的不安与憧憬。

二、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创作了六部交响曲,而这六部交响曲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交响曲的理解与认识,当他的音乐从“标题性”“情节性”的内容转向个人体验的主观性表现的内容时,他在第四、五、六交响曲中他确立了自己浪漫主义交响曲风格。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中不仅将俄罗斯民间曲调与欧洲专业音乐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风格优雅,却不失华丽抒情的优美曲调,而且那些唯美的音乐似乎是在揭示着人性本身的内心活动,非常富有戏剧性特色。运用这样特殊的表现手法,不断的发展着主题和他的交响曲结构。柴科夫斯基以这种宏大的器乐体裁试图表达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的精神历程,以及命运带给个人的欢乐、痛苦、憧憬,以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积极态度,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结构宏大,音乐结构上富于戏剧性,旋律优美如歌,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妇人想你诉说着他的唯美人生,在乐队的的处理手法上,他极其的细腻,重视乐队的每一句音乐,尤其是运用从细微变化到磅礴宏大的变化时,那种戏剧性的冲突并不会让人感到不适,在音乐中那种热情、坦然、忧郁的真挚情感在音乐发出的时候便打动了你。

柴科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创作于1893年,这部交响曲将“悲怆”情绪唯美化,将音乐中优美的旋律与宏大的乐队编制很好的融为一体,将俄国统治下人民被压迫的真实感受刻画了出来,全曲中不仅将悲伤的情绪在音乐中蔓延,还想人们展示了灾难与痛苦的人生哲理。第一乐章,运用简短的引子发出了动机,揭示着全曲的开头与结尾,悲剧性的主题开始呈现,沉重、艰辛、困难的步伐随着音乐的进行而前进,即使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严肃的情绪油然而生,但是伴随着还有“一丝希望”的美感之后,乐曲开始突然戏剧性的变化。在展开部中主人公开始绝望、痛哭、在深渊中呐喊、在夜雨中咆哮,但是却无人问津,最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主人公开始从悲伤的情绪中幡然醒悟,似乎是明白了什么,伴随着音乐的处理,逐渐消逝在空气中。第二乐章,看似是轻快优雅的圆舞曲,但是这却是主人公人生中最后舞蹈,即使是一个人在悲伤的演绎,也要把他发挥的淋漓尽致,音乐中那缕谈谈的忧伤与柔情仿佛樱花树下翩翩起舞的女子,美的那么美丽但又不忍打扰,美的那么凄楚却又无法将援助之手伸向他,似乎我们与他之间有着一道深深的不可僭越得到鸿沟,只能远远的叹息。第三乐章,主人公整理心绪重新开始战斗,用昂扬、自信、诙谐的音乐来比喻主人公战斗的态度,奋发向上不容退缩,也表达了柴科夫斯基本人即使面对挫折也不会退步的人生信念。第四乐章,是一个类似于“安魂曲”的乐章,对于失败的主人公,死亡的钟声已经敲响,而他的理想却还没有完成,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留下了一滴不甘的泪水。这好像也是柴科夫斯基自身的写照,因为1893年在《第六交响曲》后,他便突然逝去。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本人最真实的人生写照,他不仅从音乐上让人理解了他的音乐风格,还令人感悟到沙俄统治下被压迫人民的痛苦与不安,所以柴科夫斯基是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作曲家。犹如肖斯塔科维奇说过的:“他以真实的思想家的深刻性,以大艺术家的直觉感到了单独的人与整个人类的生活、世界和命运的发展的、矛后的、辩证的道路、不过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决没有宿命论、阴郁性和相信盲目的命运的痕迹。最具有悲剧性的作品也贯穿着斗争的精神、制胜不可抗的力量的努力。”

三、芭蕾舞剧

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音乐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创作的三部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仍然是当今世界舞台的经典之作。他的芭蕾舞剧音乐中充满了童话般迷人的旋律,独特的配器手法,感人至深的抒情段落,活泼生动的画面场景,以及优雅美丽的主人翁和他们的故事,表现了柴科夫斯基对爱情的向往是那么的美丽和真诚,充满了积极的态度,也表达了在与命运抗争到的过程中,音乐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堡垒。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音乐风格以其独特的节奏、音响、舞台、配器、舞蹈、旋律等特色恰到好处了融合在一起,而且在人物的舞台化设计中没有过度夸张化的表现,而是将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与音乐相结合,把不同的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用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同时也把美轮美奂的舞蹈带入了进来,让观众沉溺在美的享受中。

小结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没有刻意追求民族化语言的艺术处理,这与强力集团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中寻找创作灵感是不同的,因为他曾说过,他追求的题材是“我所经历的或看到过的,能使我感动的情节冲突”。所以,在他的音乐创作中,他善于将现实生活、个人情感、民族音乐的继承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柴科夫斯基深刻的音乐风格以及内涵。他的音乐风格虽然变化多样,但是笔者认为,在他那份充满着对民族的向往的情感中,却多出了一分忧虑,而这份忧虑可以化作热情澎湃的交响音乐,也可以化作柔情似水的芭蕾舞音乐……但最可贵的是,柴科夫斯基没有拘泥于一方天地,而是将他的音乐理念与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相互融合,几乎涵盖了音乐创作的各个方面,似乎是自己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7266922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卓老师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