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乐屋成就明日之星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碰撞 ——舒伯特、肖邦与勃拉姆斯的古典与浪漫

发表时间:2025/05/09 10:47:03  浏览次数:110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苏萌 (四川音乐学院)

一、古典与浪漫的“倾诉”

(一)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中的不同时期都有各自的特征,在这一时期受到巴洛克时期地影响越来越少,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工整稳定的音乐风格。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延续了巴洛克时期的各种艺术格局,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立志于恢复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的古艺术,对于形式和结构非常注重,希望通过规整和协调的艺术形式去追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客观美。古典时期的作曲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都秉承着“平衡”这一原则,在创作过程中,风格简约。这一时期的艺术和音乐都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一般节奏变化都很规矩;在艺术家的思想内容上和艺术修养上的统一和在创作手法上,都延续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二)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是走向未来的一种欲望的表现,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创作风格和演绎风格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浪漫时期的音乐家通过吸收和利用了古典时期的许多伟大遗产,以形成“浪漫化”。注重音乐与其他各类艺术的结合,提倡综合艺术;他们认为古典主义强调的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浪漫主义则更强调个人主观感受。浪漫主义是从主观主义中生长出来的,有着极其个性的特征,创作手法虽未突破了形式和结构的限制,但使其具有了更大的自由结构。浪漫主义与十九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相关,中产阶级希望按照他们的法则把启蒙运动进行下去,这与当时的人民的愿望相悖,所以使他们对自由的向往更加强烈。也就造就了这一时期的作曲家,造就了浪漫主义音乐。而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交替出现,甚至在开始并存的现象,一些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中古典与浪漫气息同时存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并非感觉不出世态的沉浮,他们毫不热衷于理论的空谈,完全献身于现在,体现出了浪漫主义者的诗意的格调和热诚的信念。而舒伯特,肖邦,勃拉姆斯则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

二、舒伯特、肖邦与勃拉姆斯的古典与浪漫

(一)舒伯特的古典与浪漫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①在他的音乐创作手法中将器乐作品与民间音乐元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丰富的古典音乐风格。在浪漫主义时期产生了许多音乐题材和形式,在19世纪初期衍生的即兴曲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在器乐作品中所特有的曲式。在这一时期有许多音乐家都创作有即兴曲,而其中舒伯特的钢琴即兴曲最具有代表性,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对他的影响使他在浪漫主义初期阶段对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更为突出,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碰撞时期有巨大的影响。

1、曲式结构特征

舒伯特在创作中运用古典时期典型的复三部曲式为主。在创作手法上使用了大量的和声与转调。也大量运用了浪漫主义时期所具有的典型曲式三部曲式,在创作中使用的创作手法较为简单,舒伯特在没有改变古典主义时期基本框架的情况下,所作的即兴曲具有极大的即兴特征。他在曲式结构上所具有的创作特色,使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时期的曲式结构极大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奇特的创作手法,与灵活随性的钢琴即兴曲结合,形成了融合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

2、节奏关系上的体现

在舒伯特即兴曲中,重音的游离移位的使用是舒伯特创作的一个特色。例如在作品Op.142 No.4中的17—18小节和25—26小节,相对稳定的节奏中运用了重音,完全改变了原来基本的重音位置,让旋律节奏中从听觉上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它让三拍子的节奏变成了二拍子的节奏感觉,在听觉上增加了与众不同的效果,在演奏上也增加了不同的变化效果。②舒伯特受古典主义的框架束缚在节奏的运用上并没有进行很大的创新,与古典主义时期的节奏相同,严格遵循着古典时期的规章,在节奏音型的创作中没有进行改动。舒伯特所创作的许多钢琴作品中,为了使音乐具有稳定性,对于旋律和节奏的创作也没有运用太复杂的创作手法,一贯遵循着古典主义时期的框架。

舒伯特成长在18世纪古典主义的土壤里,汲取了其中的养分,并绽放了浪漫主义花朵,吐露了自由个性的芬芳。他的和声、主题、调性、节奏、结构无一不体现着他对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崇敬,并且他也没有脱离浪漫主义这一时期的大背景下。他的音乐中表达的情感是浪漫的,抒情的,是自我内心世界的独白,而他的音乐形式又是规整且缜密的,不是典雅,又深入人心。

(二)肖邦的古典与浪漫

在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中肖邦是具有代表性的,他出生在18和19两个世纪交替的年代,他身上有着19世纪世人躁动、渴望热情的奔放性格,也保留着18世纪世人挑剔、向往清澈的严谨态度。当他的音乐启蒙老师齐夫尼把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带到他面前时,肖邦沦陷了,他深深的爱上了这种严谨的音乐,他开始创作,正是因为他接受的是这种古典主义音乐的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所以即使当他身处在一个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人的主观性和自由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大迸发的时期,他对他的音乐仍然保持着一种吹毛求疵的严谨态度。

1、在音乐形式上保留了“古典”的精华

在肖邦作品中,保留了丰富的音乐体裁和音乐表达形式。虽然这些丰富的体裁不是肖邦开创的,但提到像奏鸣曲、协奏曲这样的大型作品的体裁作品,我们会想到肖邦这个名字。而在这些作品中,肖邦非常尊重传统的结构模式,同时加入了许多自由的处理,实质上他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独特的音乐形式。所以,在肖邦的作品虽然都极富有浪漫主义时期的特征“浪漫性”。但却都具有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构严谨的特点。以他的降b小调奏鸣曲这首奏鸣曲为例,与古典时期的奏鸣曲的曲式相同,为四乐章。在首乐章中保持了与古典主义时期的曲式相同的结构,保留了传统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的结构,以及古典的主、副部功能转换和主、副部之间的调性关系(呈示部中的小调—平行大调;再现部中的小调—同名大调),甚至还反复呈示部。③

2、在和声进行上符合“古典”的逻辑

在肖邦的作品中,浪漫主义时期的“浪漫”在他的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乐曲中的和声衬托着旋律使其富有极大地浪漫性。使用复调织体的和声编排与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声部能够流畅的进行。如降b小调奏鸣曲④,第一乐章中主部与副部间的过渡部分,谱例中第四小节第一个和弦,这个和弦的音响效果很尖锐。首先,低声部是上行的半音阶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是下行的音阶,它们的交叉位置便在外声部形成了减八度的音响。但和声进行的逻辑性一点没有被改变,这个和弦将下属和弦与准备出现的属和弦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使其最终还是自然地形成了古典式音乐结构的终止。⑤这说明,虽然肖邦的作品中和弦以及和声效果极为复杂,但也不会丢失掉古典的那种严谨和逻辑性。

谱例1

他是一个天生的浪漫主义者,他的音乐清澈又激动,洗礼着战火中人们的心灵。而在肖邦的骨子里,古典主义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是潜移默化的,他对于那个时期,那些人的崇尚,对“古典”的坚持也绝非是因为那些流传千古的作品,这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念,深深刻在他灵魂之中。

(三)勃拉姆斯的古典与浪漫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后一位作曲家。⑥他的创作手法受到了古典时期复调音乐极大地影响,而著名的“三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这一称号,更加深了勃拉姆斯身上的复古与保守的印记。在他所创做的作品中,虽然严格遵循古典主义时期的曲式结构,但是却突破了调式的界限,有着极强的民族风格。虽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但他初期的艺术创作思想理念则仍然是提倡恢复古典主义均衡和理性。勃拉姆斯的间奏曲,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创作的,他放弃了之前结构丰富,规模宏大的成熟体裁,反而选择了篇幅简短的钢琴小品来演绎他的风格以及音乐理念。我们以他的踏板运用上来进行说明。

在任何一个时期钢琴的踏板的使用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在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踏板的运用极为不同,都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对于踏板的使用是非常严谨的,基本都是具有明确标识的,例如贝多芬奏鸣曲Op.57第一乐章中,踏板的使用就有很明确的标记。从哪一小节踩,到哪一小节松掉都有明确的标记。作曲家指定的音响效果是怎样,就要严格要求去达到那个要求,这是古典主义作曲家的很明显的特征。而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则出现了不同情况,谱面上基本没有踏板的标记,而但凡谱面上出现的踏板的标记,就一定是作曲家想着重突出的,例如非常重要的位置或者是节点,这极其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具体地使用可以要根据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来进行二度创作,通过这类踏板的运用,改变声音的功能性,其目的是为了使得音乐层次更丰富,这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显著特征。

勃拉姆斯他意在恢复古典主义,采用了古典主义严肃谨慎的结构,但是他的踏板是趋向于对声音的自我把控和调节,对即使音响的敏锐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全方位来看,他的创作技法十分严谨,创作结构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十分规矩。但在他的作品中,勃拉姆斯式的情怀和创作精神是属于浪漫主义音乐历史时期的产物。所以勃拉姆斯,这位用“旧瓶装新酒”的作曲家,他“不像李斯特或瓦格纳那样面向未来,却似门德尔松那样留恋过去,与古典传统紧密相结合”。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在最初的几十年里二者相互交融,相互碰撞,许多作曲家都有各自的坚持,正是有了这些坚持和碰撞勃拉姆斯在浪漫主义时期运用了古典主义时期的框架创作出了经典作品;正是因为有了18世纪古典辉煌时期的成长经历,舒伯特才能在在“古典”与“浪漫”之间隽永意纵的自如转换;正是因为华沙沦陷,肖邦的民族意识如此强烈,才有了那么多盛誉已久的伟作。古典与浪漫,看似隔着一个世纪,看似如此截然不同,但隐约中,相互交织。浪漫主义继承与发展古典主义,碰撞中孕育不朽。

注 释:

① 刘柯.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之魅力[J].黄河之声,2009,(17).

② 张娇.古典风格的传承与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13.

③ 薛锦濛.简析肖邦b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58号)[D].郑州科技工业学校,2018.

④ [苏]A.索洛普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⑤ 马娜.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的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4.

⑥ 冯伟.浅谈勃拉姆斯的音乐特征[D].上海音乐学院,2013.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商务合作联系 :QQ2327266922      关于我们       留言本  
版权所有:琴趣乐屋     技术支持:网站管理      ICP备案编号: 湘ICP备2021007879号-1
友情链接:卓老师建站